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现况
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包括佛山、江门两个省辖市以及中山、东莞、南海、顺德、高明、开平、恩平、新会、台山、鹤山、番禺、增城、宝安、门十四个市县。全区土地面积2.1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951.5万人。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地处南海之滨,属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地肥沃,是珠江水系西江、北江、东江汇合处,境内河网纵横,水运发达。该区北靠广州,南接深圳、珠海,广深铁路穿越全境。经济区附近的广州设有国际机场可与国内21个省、市通航,国际班机可直通马尼拉、曼谷和悉尼;深圳、珠海还设有直升飞机场,水、陆、空交通方便。该区又是广东省的主要侨乡,华侨遍布世界四十多小国家、地区。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工农业发达,在广东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区土地面积仅占全省的10.1%,总人口仅占全省的15.4%,而一九八四年工农业总产值占全省的27%;区乡(社队)企业总收入48.92亿元,占全省的52.3%;地方预算财政收入9.53亿元,占全省的19.5%。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41.68亿元,占全省的35.4%。
该区商品经济发达,是广东省出口基地之一。一九八四年全区出售农产品收入37.77亿元,商品率为72.8%,高于全省平均62.8%的水平。外贸收购总额18.41亿元,占全省的37.4%。贸易外汇收入5.01亿美元,占全省的29%。从珠江三角洲出口的产品已行销世界140多小国家和地区。
该区也是广东省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一九八四年粮食产量82.92亿斤,占全省的21.2%;花生产量224万担,占全省的19.7%;蔗糖产量65.85万吨,占全省的38%;全年出栏生猪310.56万头,占全省的23.5%;蚕茧产量26.58万担,占全省的56.3%;水产品产量32.43万吨,占全省的31.3%。
该区轻工、食品、工艺品、纺织品、丝绸、机电、化工等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也占全省比重较大。珠江三角洲的轻纺产品中,获得国家金质奖的有10种,银质奖的有43种,获轻工部和省优质奖的160种。由于靠近南海东部油田,建立石油后勤基地,发展服务业及石油化学工业等,条件甚为优越。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海岸线长,港湾多,交通便利,历史上对外通商很早,为发展对外贸易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该区外贸活跃,出口商品多种多样。一九八四年外贸收购总额比一九七八年增长1.3倍,贸易外汇收入增长1.6倍,佛山市外贸部门对部分计划外产品开展代理出口业务,换取外汇9,300万美元,在全国33个出口商品综合基地中,提供出口产品总值保持首位。全区出口量较大的商品是鲜活产品及轻工产品,主要有塘鱼、蔬菜、家禽、乳猪、鲜奶、水果和砂糖、糖果、陶瓷、服装、厂丝、电风扇、烟花炮竹、纸张等。近年有部分产品打进了国际市场,如顺德的TMT牌吊扇、裕华牌鸿运扇,台山的佳华牌吊扇,鹤山的拉舍尔毛毯,开平的鸳鸯夹心饼、成化饼等。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初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和多种流通渠道的商业网络,城乡市场货源充裕,花色品种增多,呈现一派兴旺的景象。一九八四年全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64.26亿元,比一九七八年增长1.6倍。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生产发展较快。一九八四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154.37亿元,比一九七八年增长1.3倍。
近几年来,不少工业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了企业的技术素质和生产能力。佛山市近几年从国外引进各类设备几万台(套)和一批生产装配线,目前已有近半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台山日用电器厂过去是生产变压器的小厂,三年来从国外引进了扇头静电自动喷漆、定子自动浸漆、自动检测等五条生产流水线,进行三次技术改造,工效提高10倍,产品合格率达95%以上;生产的吊风扇,有六个规格评为机械工业部和省的优质产品。鹤山县毛纺总厂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生产的拉舍尔毛毯,在港澳市场也十分畅销。佛山市近几年还发展跨地区的联合项目300多个,联合双方做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技术进步和经济联合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一九八四年全区工业企业5,096个,工业总产值98.08亿元,比一九七八年增长1.5倍。
农业因地制宜调整布局,朝商品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方向迈进。各种新型的农业生产基地正在建立,如佛山的优质鱼、蔬菜基地,顺德的瘦肉型猪、花卉基地,南海的优质水果基地等。涌现出一批能种善养的专业户,突破了传统农业的经营内容和经营方式。近几年全区主要农产品连年获得增产。一九八四年全区农业总产值56.29亿元,比一九七八年增长近一倍。
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比较突出。全区区、乡两级工农企业产值38.2亿元,占全区工农业总产值的24.7%;其中区乡工业产值36.97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7.7%。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利用地理位置和侨乡的优势,大力拓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一九八四年全区外汇收入达6.22亿美元。东莞市近六年共与客商签订“三来一补”协议1,000多宗,引进各种设备价值3,000万美元,有16个区工缴费年收入已超过100万美元。
合资、合作经营项目起初以旅游服务居多,近年已逐步扩展到工业、交通运输业。穿越珠江三角洲的广深珠高速公路全长约250公里,是与香港合和中国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的项目,已于一九八五年三月正式动工。与英国大东电报局签约兴建珠江三角洲数字电话工程,一九八六年投产后,中山、佛山、东莞等市之间和发往香港、澳门以及广州、北京、上海等城市的长途电话,均可实现直拨号码通话。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旅游的好地方。一是气候宜人,终年适于旅游;二是具有南国水乡风貌;三是境内有奇山、名园、大海、古寺,也有一批现代设施的宾馆、乐园。近年来旅游业日益兴盛,去年全区旅游外汇收入557万美元。比一九八0年增长2.4倍。
南海的西樵山是省内四大名山之一,峭壁凌空,飞泉吐玉,亭台楼阁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山顶天湖景色颇为壮观。台山的上川岛飞沙滩,海滩平坦,白沙细嫩滑实,是天然的海水浴场。东莞的虎门要塞,新会的圭峰山、崖门、小鸟天堂,番禺的莲花山等,也有引人入胜的风景和古迹。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故居,对国内外有深远影响,吸引许多人前来瞻仰。佛山的十二石斋、顺德的清晖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东莞的可园是广东境内清代四大名园。这四大名园各具风韵,具有独特的岭南地方色彩。
一批现代化的游乐设施相继落成,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这里先后建成的有中山温泉宾馆、长江乐园,佛山的旋宫酒店,江门的东湖度假村乐园(首期工程)和蓬江宾馆等。
今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要运用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金、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继续发挥地理、资源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把对外引进和对内联合结合起来,带动腹地和山区经济的发展,把珠江三角洲建设成为综合性开放型的金三角”。
(摘自广东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广东经济特区要览》)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