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工改”有“三新”
禅城区石湾公园中央湖畔,高耸的塔吊挥舞长臂,工程车辆来回穿梭,这里是佛山陶谷创智园(下称“陶创园”)的施工现场。而在5月6日,这里迎来了一场隆重的项目推介活动,陶创园作为佛山美陶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下称“美陶湾”)的重要产业载体,首次展示启动改造以来的招商成果,一批意向项目和战略合作伙伴在活动上签约。
“工改”不是为了“拆拆拆”,而是为了让“小散乱”的发展空间得以重塑,让产业版图得以重构,让城市面貌换新颜。从陶创园出发,梳理佛山今年以来上新的“工改”项目,可以发现了佛山“工改”的三个新特点。
头部个“新”,是业态新,特色主题园区有了高阶活法,加快勾勒佛山制造业当家的崭新形态。
刚完成上新的陶创园由电炉厂“变身”而来,是在保留原佛山市电炉厂旧址部分历史建筑的基础上进行的升级改造。
电炉厂是佛山陶瓷和工业高速发展下的产物,成立于1985年,已停产多年。因为身处石湾陶瓷发源地,文化氛围浓郁,老厂区吸引了不少从事文创的初创企业进驻。但因为缺乏科学、统一规划,这里充其量只现实了办公楼、厂房的零星出租,无法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一切因为这次“工改”有了新变化。陶创园项目在2022年启动,结合美陶湾的产业发展规划,它以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为该园区运营的主基调,将是一个“小而美”的园区,破碎、分散的地块由此被重新整合——
林荫里、湖水旁,七座3—5层高的临湖产业独栋,将构成数智总部集群区的产业载体;一座11层高的高标准产业用房正加快建设,这里是它的创新产业集聚区;与之相邻的生活配套服务区是一座14层高的产业配套用房,它们和由另外五座历史保留建筑构成的文旅休闲联动区一道,让园区内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和谐相融。
梳理佛山今年以来上新的“工改”项目,可以看到,以主题园区为导向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的思路是很常见的。
在南海,位于狮山的佛山建发星中创(风梅岭)智造科技产业园(下称“风梅岭项目”)在3月28日启动招商,它将集产业孵化、企业办公、科技研发、智能制造、商务会展等于一体,目标是打造一个湾区超级智造基地;两天后,总投资额超10亿元的南海睿创中心项目在桂城动工,该项目引进了智能家居行业龙头企业总部,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的意图明显。
在三水,佛北战园大塘新材料产业园迎来它的高光时刻。作为佛山近十年来体量蕞大的产业项目,总投资额238亿元的广东宁德邦普全链条一体化产业园项目正式落子园内。与此相距30公里不到,瞄准生物医药赛道,云东海生物医药产业园正酝酿新动作,其科创中心项目将在6月启动招商。
在过去,产业结构偏传统、新兴产业引领作用不强是人们对佛山制造业的刻板印象,也是佛山市委、市政府从未避谈的攻坚问题。一个个主题园区的上新,让人们清晰看到了佛山的变化,制造业当家的崭新形态正加快构建。
第二个“新”,是制度新,试水改造权公开交易,产业用地精准高效交到企业手中。
上述的南海睿创中心项目正是其中的典型例子。它位于桂城映月湖片区,是南海区首宗改造权公开交易项目,做到了动工即吸引企业入园。
所谓改造权公开交易,指的是为推动产业升级转型腾出发展空间,南海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研究出的“三旧”项目改造权公开交易制度。制度的核心要点是将部分需要引入资金进行土地整理和开发的“三旧”改造项目,在控规法定的前提下,由政府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公开交易方式确定改造方,在完成土地整理后进行协议出让。
据介绍,这种探索的好处是能将产业用地精准高效地交到企业手中。
南海睿创中心项目位于桂城映月湖片区,占地面积约106亩,预计达产后年产值可超30亿元。其前身是平南社区“黄字号”工业园,隶属平洲工业园区域。平洲工业园是佛山市20个千亩万亩连片产业社区之一,总面积约4300亩,可用土地约2300亩,土地利用现状基本为工业用地,空间利用效率低。随着季华实验室和璀璨工程等重点项目的落地,污染重、税收低、环境差的平洲工业园与周边发展环境不相匹配,改造提升迫在眉睫。
改造权公开交易新模式的“上线”,则让桂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平洲工业园连片改造迈入了成果转化的新阶段,也为破解连片“工改工”资金紧张等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在今年以来上新的“工改”项目中,应用新思路、新办法解决老问题的做法还真不少。
以佛山快速批出的2023年省改革先进制造业项目用地指标要素保障政策后的头部宗产业项目为例。
用地指标是实现项目真落地的重要保证,近两年,佛山积极运用争、挣、腾、卖、挪等多种手段,获取更多用地指标,千方百计保障用地需求。
今年初,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了系列加强制造业当家用地保障的政策,其中一条是“珠三角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5亿元(含)以上且投资强度不低于400万元/亩和地均税收不低于15万元/亩的先进制造业项目所需用地指标由省保障”。
佛山快速作出了反应。多部门联动下,佛山实现了审批“全过程、全链条”,通过“点对点、人盯人”跟踪办理方式,基本做到“件到即批”,让位于三水区的玛格制造工业项目在3月16日顺利获得省政府批复。
第三个“新”,体现在投资者的角色上,陶创园是佛山市国资全资兴建的,这在过去并不多见。
产业园建设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民企先期进入意愿不强,在过去,多是以国企打头阵,进而带动民企跟进投资的方式来展开。
但陶创园却由佛山建发集团下属产业公司全资控股,是一个100%的国有产业园项目。佛山建发集团是市属一级国企,以产业园建设运营、城市更新、建筑建材、智慧城市服务为主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2022年度资产总额达371亿元,营业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实现了两年翻一番。
不断增强的实力,成为了它高标准建设运营产业载体的重要保证。截至目前,该集团重点推进的产业园区及配套项目累计已达10个,辐射佛山禅、南、三、高四区,占地超1500亩,总建筑面积约290万平方米,2023年计划投资约1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前面提到的风梅岭项目同样是由佛山国资携手深圳民资联合打造的。佛山建发集团与深圳星中创投资有限公司在2021年成立了合资公司,联合推进了这个园区的投资开发和建设运营。该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携手深圳民资是为借梯登高,“深圳星中创是国内领先的产业成长服务商,园区首批签约的单位和项目很大一部分来自它的资源库。”
与此同时,一个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雏形已被搭建出来。这个体系具体涵盖了政务服务、行政服务、拎包入驻服务、品牌推广服务、科技金融服务和人力资源服务等,覆盖内容广泛,建设智慧园区、打造创新资源协同服务平台都是其中的关键内容,将被应用到陶创园、风梅岭项目等产业园区中。
佛山建发集团不是孤例。今年以来,在招商引资的经济主战场上,佛山国资国企的身影正越来越多见,不仅市、区两级国资国企频频上新,镇(街道)国资也是动作不断。
譬如,正加快建设的顺德龙江生物科学产业园(二期)项目,便是由顺德区、龙江镇两级国企共同开发的,目标是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其一期项目已在2018年揭牌运营,通过承接一线城市生命科学医疗产业转化配套,建设高端仪器、耗材、试剂生产制造基地、先进诊疗技术机构,该项目已累计引进生命科学类企业15家,建成GMP标准车间12个。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