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產業布局修復生態環境
“智慧樹”“水天一色”“漁樵小筑”……70多件藝術作品點綴在廣東佛山市南海區西樵山周邊,吸引了眾多游客。
一個制造業大區,文旅產業為何頻頻出圈?去年1月,南海區獲批成為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省級試點后,加快改變“以土地換租金、以空間換增長”的粗放發展模式,優化產業布局、修復生態環境,文旅產業活力迸發。僅今年“五一”假期,南海區就接待游客112.56萬人次,旅游收入位列佛山头部。
走進南海區桂城街道海逸小鎮,一棟連廊回環、色彩鮮明的辦公大樓格外醒目,其前身卻是一間舊廠房。以前,海逸小鎮是一個通儲物流工業園,廠房殘舊破落。去年通過“微改造”,當地引入創意辦公、文化藝術等企業,園區變成人氣高漲的科創社區,未來還將打造大灣區時尚數字產業基地。
這幾年,南海區探索多種合作共贏模式,以村級工業園改造升級為突破口,推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全面優化城鄉、產業、生態和基層治理格局,破解用地碎片式、低效益等難題。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也改善了生態環境。桂城街道夏南一社區統一整治改造一河三岸沿線景觀,開門見綠、推窗見花,重現嶺南水鄉風貌。“現在的夏南一社區天藍水清、村美人和,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夏南一社區干部郭銘熾說。
站在南海區裡水鎮萬花路,佔地1600多畝的華穗耘谷現代農業產業園土地平整、阡陌縱橫,滿眼花卉、蔬菜、果樹。而半年前,這裡隻有零星的花圃、菜地和大片雜草叢生的撂荒地、廢廠區。去年底,裡水鎮加大土地綜合整治力度,引入社會資本參與耕地保護、改造與恢復建設,喚醒了這片沉睡的土地。
為了遏制各類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南海區歸並調整城鎮開發邊界內全部永久基本農田,騰退生態保護紅線內不符合管控要求的建設用地,強力推進水田、耕地復耕復墾,實現農用地集中連片、集約發展。“我們統籌城鄉建設,推動產業優化、環境優美、配套優質,實現農文旅體康養一體化發展。”南海區區長王勇說,目前全區已集約農用地2萬畝,新增耕地及墾造水田4280多畝,建成20個千畝連片產業社區、5個萬畝農業示范片區。
秋日的西樵山下,漁耕粵韻文化旅游園門口,游客排起了長隊。漁耕粵韻文化旅游園以700畝魚塘片區為核心,展示農耕時代桑基魚塘風貌、生態養殖技術、傳統絲綢文化,並融入帳篷、美食、音樂等時尚元素,成為集游玩、娛樂、休閑於一體的體驗式游樂園。“以前村民各自管理魚塘,生態保護意識較差。后來我們整治園內環境,修建生態文化博物館,游客逐漸多起來。”漁耕粵韻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余喬金說。
如今,南海區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全區建成萬畝千畝公園12個,修復河心島20座,復墾復綠土地約6170畝,生態優勢逐步轉化為發展優勢。當地還採取“國有+集體”“出讓+出租”“住宅+商業”等混合開發模式,提升土地利用率,改善營商環境,實現了“政府、產業、企業、村民”共贏。
豐收啦!嶺南大地處處好“豐”景
列車首發!廣汕高鐵今日開通運營
南粵大地上,“新農人”書寫豐收故事
山海雖遠總相連 產業攜手路更寬
罕見!與“鳥類大熊貓”黃腹角雉不期而遇
明天開始發放!廣州政府億元消費券來襲
劉旦:規范網約車聚合平台 依法保護消費…
全民參與反走私宣傳!廣東啟動“十個一”…
實現新突破!“深海一號”二期工程完成安裝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民日報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舉報郵箱:
人民網服務郵箱: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舉報郵箱:rmw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