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国
里水创益中心等三大公益载体投入使用。
“大家一起把手伸出来,合十起来,可以吗?”在里水创益中心的一楼,社工人员与村里的几位老人家一起在进行手部运动的练习,老人们一边学习一边做。一位婆婆边学边笑着说:“看起来很容易的动作,做起来这么难啊。”
而在创益中心二楼另外一个小房子里面,多位小朋友则在社工的指导下围在一起玩耍,他们有在堆积木,有的在画画,一旁的大人们不时指点,场面融洽。
这是南海至今唯一一个建设在社区基层的创益中心。本周一,里水镇七一空间、创益中心、小候鸟驿站三大载体正式启用,而与其他镇街有所不同的是,里水的三大载体都设立在里水河村。
去年以来,南海就已形成区创益园和8大“镇街创益园”及社会服务机构整合的“1+8+N”社会创益体系布局。然而在镇街一线阵地,公益载体如何更加贴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从而成为镇街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新手段与助推器,则仍然有待探索。
里水刚刚启动的三大公益载体位于里水河村行政服务中心,这里是河村社区居委会所在地,也在河村幼儿园的对面,可以说是整个社区的中心所在。
在健全和完善社会基层管理体制过程中,如何更好发挥社会组织在当中的作用,成了此次里水三大载体设计之初所要考虑的问题。按照设计,里水“七一空间”系作为基层党群建设工作重要的枢纽载体,以“党员社工”创新服务手法,以“党群共建”构筑社区服务体系,以“政经分离”重塑基层治理,统筹多方资源;创益中心则是里水社会服务的总部和社会组织之家,宗旨在于让政府部门、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以及广大群众等社会利益主体实现良性互动。
而小候鸟驿站则主要是为社区流动儿童提供一个安全的成长场所,主要包括成长类、兴趣学习类、家庭教育类、亲子活动类、义工活动类等5大类服务,致力于提升家庭成员素质,凝聚服务流动儿童,打造关爱、共融、温情社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发展。
“三大公益载体设立在这里是由里水镇自身特色所决定的。”里水镇党委副书记、社工委主任谭艳玲说,特别是在里水的南部片区,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乡之间的差别也比较小。
以河村为例,该社区户籍人口是3000多人,然而常住人口已经超过一万人,随之而来的诸如异地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出租屋如何管理等问题也成为该社区面临的迫切问题。一个细节是,河村幼儿园的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小孩人数比本社区户籍人数还要多。
河村这一现象并非是个案。由于邻近广州,很多村居包括河村、洲村、草场、沙涌等地都有大量的外来人口生活,这给里水的基层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谭艳玲认为,里水的现实情况是,需要不断把更多的公共服务向村居辐射,提高基层善治水平,而这也决定了里水要把农村作为公益载体总阵地。
在具体运作过程中,里水以购买社会服务来进行。目前,“梦里水乡”创益中心创益服务由广州北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已经于今年9月开始试运营。创益服务的功能设置主要围绕社会组织培育、项目运营监测、社会政策观测和社会服务研发四大方面。
“前期主要根据本土实际情况探索运营,例如针对异地务工人员比较多,我们就从他们的子女切入。”广州北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项目负责人符家立说,中心在试运营期间就以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安全问题作为关注点,设计服务活动告诉家长如何教育子女,做了防拐活动,教他们防拐的招数,从而让他们子女更加安全成长。此外,包括异地务工人员家庭如何与本地家庭融合也是服务的一个重点,具体将会通过亲子活动,邀请本地户籍与异地务工人员一起进行活动。
符家立也认为,创益中心服务对象是里水基层社会组织、基层社工服务机构和社会服务项目,提供资源上的支持以及反馈他们诉求给政府,具体起到项目和政府之间的桥梁作用。
在此基础上,该中心也会与镇内其他服务机构召开联席会议,邀请已经在里水运作的社会组织一起谈里水社会服务方向如何走,是否需要建立完整评估标准等。同时通过扎根基层,发掘基层居民团体参与到社会服务,从而走出一条有里水特色的公益载体运作路径来。
“三大载体今后重心在社会服务研发、社会组织培育、资源的连接和义工社工培育方面,打造一个全面的公益服务的平台。”里水社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村镇共建公益服务载体会更加贴近居民群众,更好为居民提供服务,培育社区公益力量,创益中心运作后对里水公益事业发展、社会建设将起到引领的作用。
三大公益载体落户村居后,如何对基层所面临的迫切问题进行破题,则是接下来运作过程中所要面临另一问题。
“三大载体放到一起其实是有所考虑,载体之间是相对独立但是也是可以互相促进。”里水社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创益中心与“七一空间”很近,他们平时是相对独立的,但也可以融合的。例如,“七一空间”系作为基层党群建设工作重要的枢纽载体,以“党员社工”创新服务手法,以“党群共建”构筑社区服务体系,而党员志愿服务就可以与创益社会组织结合,创益中心也可以针对党员服务设计项目,从而更好调动基层党员的积极性与带领作用。
除此以外,创益中心如何带动和整合全镇的资源也是里水镇在具体运作过程中所要考虑的。
“河村只是作为大本营和总部基地,在启动引领作用的同时,也会进行社会组织培育、社会政策观测、项目运营监测、社会服务研发和社会服务供给五大方面。”谭艳玲说,很多社区遇到的问题都比较类似,那么在河村进行观测和策划之后,可以在其他社会,有针对性地举行一些小的阵地活动,慢慢地从河村辐射到周边区域。
实际上,对于里水来说,三大公益载体的建立并不仅停留在街坊活动和载体本身的功能。近年来,里水镇在推进城镇化道路上逐渐走出一条有里水特色的道路,该镇推进的“公园化”战略和“美村计划”就是进行就地城镇化的探索,而当这些硬件建设方面有很大的提升后,软件方面的建设无疑仍然需要加强,一定程度上,三大公益载体的投入使用则为接下来里水在“软件”建设方面进行有益探索。
目前广州市北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要运营创益中心,除此外,由更多社会机构运作的其他社会项目在里水也已经是遍地开花。
据悉,目前包括广州市北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州市成长动力资源与发展中心、广州市新家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佛山市博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深圳市工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也有承接服务项目。
以“出租屋主联合会”为例,该项目是由政府和社会的资源有效整合及运转,为广大出租屋主提供服务,协助出租屋主管理出租屋,以服务促进管理,蕞终达到缓解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目的。
“里水镇暂住人口规模超过常住人口,社会治安、消防安全等房屋出租问题应运而生。”承接该项目的佛山市博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从2014年4月开始提供服务。该项目通过开展法律讲座、安全教育以及能力培训,提升出租屋主能力,协助出租屋主更规范、更有序地管理出租屋;通过协助推动发展出租屋业主联合会,完善组织架构及制度,促使出租屋主联合会自主运作、管理,对出租屋进行专业化管理。
据悉,屋主联合会在里水镇人民政府和南海区民政和外事侨务局指导和监督下成立,由里水镇自愿加入的出租屋主组建而成。它以规范出租屋管理、创造宜居环境为目的,是一个联合性、地方性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除此外,深圳市工源社工服务社也与里水镇团委合作正式运作《“里水一家亲”社会组织孵化和公益氛围营造项目》。该项目配备专业社工3名、督导1名,以“社会管理信息平台”、“社会组织培育”、“公益氛围营造”为主线,以“社区营造”理论为指导,结合里水镇目前志愿者发展的实际情况,在里水地区进行志愿者队伍的梳理、培育社区公益骨干,并推出具有里水特色的公益项目,孵化独具本土特色志愿服务团队。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