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助推广东“百千万工程”实施应从五大维度发力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奋进新征程,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助推广东“百千万工程”实施应从五大维度发力
为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全域全面振兴,探索提振县域经济的有益路径,广东省率先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推进乡村振兴串点成线、连线成片,产生更大经济效益,有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但广东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在提升农业带动效应、夯实人才基础、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环境治理监督等方面仍有进一步优化提升的空间。在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入实施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以下简称“示范带”)建设,推动示范带成为广东省县域特色产业集聚区,提振县域经济、加速城乡融合,实现乡镇联城带村、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议一:坚持科学规划,做好示范带建设顶层设计
一是加强示范带建设顶层设计。深入贯彻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各县(市)将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工作纳入到“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中,明确落实乡村振兴示范带重点方向和工作抓手,围绕乡村建设、产业振兴、城乡融合谋划一批重点项目。二是坚持“一带一方案”,高规格谋划推进。从实际出发,推进各县(市)充分发掘示范带内资源、市场、文化、区位等优势,明确一条示范带突出一个建设主题和内涵,确保每条示范带保持自身特色、各美其美。三是围绕重点产业项目,谋划推进优势资源连片集聚。推进各县(市)优先围绕重点产业园、产业示范基地、田园综合体等重点项目谋划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以重点项目为核心,推动各类产业资源、优势资源向示范带连片集聚。四是构建“一县多园、一园多村”产业空间布局。将资源禀赋相似、文化民俗相通的村庄纳入同一示范带内,推进多个行政村围绕同一主导产业抱团发展,并规划建设乡村特色风貌带,为示范带农文旅融合发展奠定基础。五是完善功能用地规划。同步做好示范带内住宅、商业、产业、基础设施等功能用地规划,推进示范带建设与运营并行;做好示范带内低效益村级工业园改造升级规划,为示范带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腾挪空间。六是科学规划示范带内与县城连接道路布局。促进城乡以及示范带各村镇路网一体化布局和共建共享,提升县城资源要素向示范带流动的便捷性,加深城乡以及村镇间联系。
建议二:聚焦产业振兴,围绕特色优势资源打造连片产业带
一是高标准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以创建国家/省级农业产业园为契机,考虑将种植示范基地、田园综合体、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等纳入现代农业产业园范围,营造大产业园概念,将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成为示范带发展的核心引擎。二是将示范带打造成为特色产业集聚区。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中心,在示范带延伸发展休闲康养、研学旅游、民宿文化、农事体验、户外运动、文化创意、预制菜等多元业态,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连片产业带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并通过多元新业态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强化示范带人才支撑。三是加强龙头企业引培。依托示范带建设,加强龙头骨干企业引进和培育,推进特色产业向下游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支持龙头企业向农文旅、工业旅游延伸业务。四是推进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在产业园、示范基地内大力推广应用数字技术、智能农业机械、农业新技术,提升示范带内农业发展效能。五是完善产业配套服务,夯实示范带支撑基础。积极完善农村电商、冷链物流、供应链服务等配套服务,促进示范带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
建议三:凝聚发展合力,促进示范带建设提质增效
一是探索构建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加强招商引资,吸引外部企业在示范带投资建设民宿、酒店、田园综合体等产业项目,推进示范带由建设向运营转变。积极引导龙头企业、社会团体、乡贤等以股份、独资、合作等形式与农户合作参与示范带建设,解决示范带建设投入问题。创新资金筹措渠道,通过争取政府专项债券、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方式集聚金融资源,支持示范带建设。二是充分发挥省内对口协作力量,形成新型帮扶机制,提升示范带成效。推进佛山、广州等城市通过共建产业园、共同招商引资、分享示范带建设经验等方式帮助对口协作的粤东西北县(市)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围绕农作物、畜禽、瓜果等品种繁育与改良,推进珠三角城市生物育种龙头企业、科研院所与粤东西北地区县(市)开展生物育种科技合作,在示范带内打造良种繁育生产与加工基地,构建“珠三角策源,对口地区转化”的合作模式,实现特色农产品良种攻关,提升对口协作地区农业发展成效。
建议四:打通“两山”转化通道,从“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
一是以全域旅游为统领,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结合示范带特色农产品资源、民俗文化、景区资源等优势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优化提升示范带内景观,为示范带打造农家乐、民宿经济、特色产业体验节点等奠定基础,推进田园风光转化为产业资源。二是优化提升村容村貌和田园风光,促进农工文旅有机结合。结合示范带定位,做好村庄住房风貌整治,实现外立面基本统一,体现示范带岭南民俗文化特色,打造一批特色化品质化的美丽圩镇;同步做好示范带沿线土地整合治理工作,推进特色农作物连片种植,谋划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示范带特色农田风光,并基于特色农作物的连片种植,探索打造集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民俗文化体验等多功能融合发展的综合体,推进农工文旅有机融合。三是做实示范带人居环境整治监督。紧盯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中环境卫生保洁、垃圾收集处理,河道、塘沟清理等问题,成立专项工作督查组,推动村镇人居环境整治责任落实,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治理常态长效,为美丽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建议五:加强乡村治理联动,促进各村镇抱团发展
一是创新“联村党建”“联村治理”等模式。按照地域相近、功能互补、发展互促的原则,在涉及多条行政村的项目上,通过成立临时党支部、联村工作调解组等方式,指导项目建设,解决项目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集聚盘活示范带上的优势资源,实现“联村党建”“联村治理”,破除各村党干部各自为政的局面,促进各村镇思想步伐统一、劲往一处使。二是推进“联村联产”“镇村企”产业联动。在“联村当家”“联村治理”的基础上,通过资源整合、集约发展,推动各村镇在示范带内围绕同一项目、同一主导产业,根据各自优势明确不同分工,合力打造示范区、子示范带,实现“联村联产”;围绕强县促镇带村,推进示范带内镇村产业协作,通过打造生产专业村、农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实现加工贸易在镇、基地在村,全产业链发展,深化“镇村企”产业联动,有效推进镇村同建同治同美。三是加强村民自治。在省、区域、县(市)等各层面举办乡村振兴擂台赛、乡村振兴示范带评选等活动,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创造性、积极性、主动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