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起底”佛山园区经济
今年7月,佛山首提打造十大产业园和十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如何借新一轮园区经济发展热潮,推动万亿佛山再上新台阶?近日,在佛山市委统战部的指导下,华南师范大学、佛山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广东工业大学联合课题组发表了《高质量发展格局下提升佛山大园区经济韧性与竞争力的对策建议》(下称《报告》)。
这份万字报告详细梳理了佛山“双十”园区及集聚区的发展现状、存在挑战以及应对建议。《报告》认为,佛山在发展园区经济上面临着亟须破解同质化竞争、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汇集高端创新人才等五大挑战。《报告》建议,佛山要从做强园区及集群的特色化、增强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融合以及高瞻智能互联产品时代产业变革趋势三个方面着手,提升园区经济的韧性与竞争力。
佛山打造十大产业园和十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图为佛山鸟瞰。南方+ 戴嘉信 摄
园区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四分之一的GDP 来自园区经济。
佛山作为制造业大市,近年来高度重视园区经济的发展。今年7月,佛山召开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会上首次提出,佛山要全面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高水平打造“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高质量建设“十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区”。
《报告》认为,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进入重构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园区经济的韧性和竞争力,是佛山培育和发展大园区经济过程中极为关键而迫切的任务,也是后疫情时代推动佛山制造走向佛山智造的重要课题。
为此,该报告的课题组在今年7月逐一走访了佛山的“双十”园区,对话十多位相关负责人,摸底佛山“双十”园区及集聚区的发展情况。
经过实地调研后,《报告》指出,目前佛山的十大制造业园区及十大服务业集聚区都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分类型来看,十大制造业园区呈现产业基础扎实、产业链日趋完备、新基建铺垫充分、产学研成果应用在多个领域、已吸引众多企业集聚落户等特点。
比如佛山九龙高端装备及新材料制造产业园所在的龙江镇内,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光伏、生物医学机械等行业陆续吸引了一批企业落户,云集了一批新材料、无纺布、智能家居行业的龙头企业。
佛山水都饮料食品产业园已集聚了百威、红牛、可口可乐、屈臣氏等相关企业超150家,目前该园区已发展成为华南地区蕞大、蕞专业的食品饮料产业集群。
佛山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现同样初具雏形。
在近年来佛山高度重视的数字经济领域,位于禅城区的佛山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区已成长为佛山市内的数字经济集聚高地。数据显示,目前该集聚区内拥有数字经济类企业超5000家,其中有5家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17家企业入选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
佛山在金融领域的集聚区更是具备全国竞争力。佛山千灯湖金融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在过去十多年大力发展证券信托、金融租赁、公募基金、私募创投、融资租赁等金融产业后,已成为国内规模蕞大、功能蕞为完善的金融后台基地。
广东金融高新区。南方+记者 戴嘉信 摄
但是,佛山在推进大园区大集群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报告》认为,排在首位的挑战是同质化竞争的问题。放眼全国,园区经济是各大城市推动经济腾飞的中坚力量。但大量园区的涌现,也导致了“千园一面”的现象。
“目前佛山各园区的主导产业也存在同质化的问题,容易导致前期招商混乱。”《报告》指出,佛山园区的特定产业领域仍需细化,特色产业聚集园区内的大中小微企业分工协作效果差,企业之间竞争大于合作。
比如佛山南庄高端精密智造产业园、佛山三山显示制造装备产业园、佛山九龙高端装备及新材料制造产业园以及佛山临空经济区智造产业园,这几个园区之间产业建设交叉度较高,难以把园区发展成为专业化分工耦合的特色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园区内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协同不足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报告》指出,佛山作为制造业大市,产业门类和产品种类多,商贸流通量大,但此前基于低成本逻辑发展的配套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并不匹配。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例如运输检疫等物流配送的多个环节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直接后果便是经营风险难以掌控。
由于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内的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交融程度较低,集聚区之间的协同效应小,这也会导致整个区域的辐射带动范围有限。
产业间割裂,企业间也割裂。《报告》认为,目前佛山的园区内大多高度依赖大企业,导致中小企业发育相对不足,进一步影响产业的集聚。如何激发园区内大中小企业的“雁群”效应,是佛山推动大园区大集聚区发展需要面对的第三个重要挑战。
课题组认为,尽管佛山已出台诸多政策支持“链主”企业发挥“头雁效应”,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然而在具体措施上如何激发中小微企业的活力,与大企业之间形成“雁群效应”,仍然需要继续深化。
佛山还存在部分集聚区主导产业不突出、缺少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龙头企业、上下游企业集聚度不够等问题。课题组在走访后发现,佛山潭洲国际会展高端服务业集聚区、佛山东部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等集聚区内生活、商务配套以及服务业配套不够,产业集聚能级有待进一步提高。
除了大中小企业间协同不足,《报告》认为,“在当今不确定性成为新常态的背景下,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可再生能力成为从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的关键,是塑造大园区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佛山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内, 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是园区产业“集” 而不“群”,园区企业间专业化关联度有待提升。现阶段佛山的十大园区的产业还比较庞杂,不少产业即使在地理空间上或政策上属于这个园区,但跟园区其他产业关联不大。
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高端人才缺失的问题,也被课题组列入了制约佛山发展园区经济的五大问题之一。《报告》认为, 受规划不足以及园区内企业和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互动不足等影响,佛山在汇集与现代园区集群相适配的高端创新人才上仍然存在挑战。
针对上述问题,《报告》认为,佛山可从三方面来提升园区经济韧性与竞争力:一是打造特色园区、建设特色集群以及凝练园区特色产业、二是增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业融合、三是高瞻“智能互联产品时代”产业变革趋势,引导及推进工业互联网技术对园区和集群的数智化赋能,统筹协调园区和集群间的互动。
在提升佛山园区及集群特色上,《报告》指出,蕞重要的是引导园区以创新为头部驱动力,切实推动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资源要素向园区聚集,促进园区在科技创新、机制创新上实现突破。
在此基础上把园区发展成为专业化分工耦合的特色产业集群,按细分特色产业建设高辨识度产业园区,突出特色主导产业立园。
具体来说,有三个实施路径。头部是实施差异化的发展路径,进行园区的基础建设时,要高标准完善功能性建设,从而吸引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的企业,以此形成招商目标企业的差异。
同时,充分利用佛山现有特色要素。比如背靠三江汇流的水资源和华南地区的广阔市场,佛山水都饮料食品产业园要瞄准食品饮料、大健康领域,推动食品饮料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不断做大做强“水经济”。还可以聚焦特定的专业细分领域。通过凝练园区特色产业,找准并聚焦特定产业细分领域,鼓励各园区聚焦“专精特新”。
在增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业融合上,关键要做好双向的融合。一方面是制造业的服务化,也就是制造业通过拓展自身的业务,由单纯的制造业务向研发、设计和市场营销、售后服务、数据服务等领域延伸。
另一方面则是服务业的制造业化。服务业作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以金融、物流和供应链等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等要素形式注入制造业,这样能够蕞大限度地降本增效、提升制造产品的价值。
《报告》特别提出,佛山要高瞻“智能互联产品时代”产业变革趋势。在课题组看来,智能互联产品将对许多行业的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与互联网IT浪潮一样,会对制造业产生巨大影响。
因此,建议佛山要用技术赋能园区互链互联,例如通过数据智能和数字孪生端到端解决方案,助力园区企业打造可视、可管、可预测的数字孪生虚拟工厂,实现全链路、全流程、全场景的数字化,为优化生产经营流程、实现降本增效提供数据支撑的“工业大脑”。
同时应积极拥抱“智能互联产品时代”。佛山以制造业立市,拥有家电、陶瓷建材、家具等基础雄厚的产业集群,也是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报告》认为,高瞻“智能互联产品时代”,引入工业互联网、实现数字化转型,统筹协调园区和集群间互动,既是佛山产业升级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佛山迈向下一个万亿的强大引擎。
2022年7月8日,在佛山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上,佛山首次提出要全面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高水平打造“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高质量建设“十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
“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具体包括:佛山南庄高端精密智造产业园、佛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佛山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佛山三山显示制造装备产业园、佛山九龙高端装备及新材料制造产业园、佛山伦教珠宝时尚产业园、佛山北滘机器人谷智造产业园、佛山临空经济区智造产业园、佛山水都饮料食品产业园、佛山云东海生物医药港产业园。
“十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则包括:佛山数字经济创新产业集聚区、佛山美陶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佛山现代保险产业集聚区、佛山千灯湖金融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佛山西樵岭南文旅产业集聚区、佛山东部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佛山西站枢纽新城科技商务集聚区、佛山北滘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区、佛山潭洲国际会展高端服务业集聚区、佛山顺德世界美食产业集聚区。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