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唯一!佛山南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国家级产业园创建名单
据“南海发布”官方微信公众号透露,近日,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2022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创建名单公示公告》,其中,佛山市南海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2022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南海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淡水鱼为主导产业,主导品种包括加州鲈、生鱼、黄颡鱼等优质淡水鱼,园区创建范围包括九江镇、西樵镇和丹灶镇。接下来,园区将加快建设成为全国优质淡水鱼集散流通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精品淡水鱼预制菜样板区、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样板区。
一直以来,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工业化,农业对于GDP贡献非常有限。但以强大工业生产能力闻名天下的南海,其实也是一个农业发达地区。
数据显示,2021年南海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淡水鱼养殖面积10.67万亩,产量16.62万吨,综合产值84.5亿元,年鱼苗孵化量1898亿尾,产值达7.1亿元,获认定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发展水平全国领先。
作为桑基鱼塘生产模式的发源地,南海拥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桑园围,是全国著名的淡水鱼苗之乡、加州鲈之乡、广东省水产养殖的优势区和集聚区。南海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九江、西樵和丹灶镇为创建范围,交通区位突出,水资源优质丰富。
为提高研发创新能力,近年来,园内企业与科研院校建立了产学研一体化的紧密科研合作关系,成功研发了大口黑鲈“优鲈1号”、长珠杂交鳜等经农业农村部审定新品种,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80项,创建了粤字号农产品14个,水产品牌10多个,注册商标150多个。
另一方面,南海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还具有大湾区淡水鱼加工流通集散地优势。目前,园区集聚了8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了覆盖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的成熟市场销售网络,优质鱼日均北运量超80吨,占全省30%以上。加工方面,保鲜鱼片、酸菜鱼等预制菜加工产业成熟,“生产+加工+科技”全链融合发展基础好。
此外,园区建立了多形式股份合作型利益联结共同体紧密带动农民增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优质鱼苗+配套技术+订单模式”等模式带动全区9000多户农民发展水产产品。园内企业还组建专门联农带农团队,辐射带动省内外上游合作农户超1.8万户,带动水产养殖超30万亩。
产业园的高质高效创建离不开政策支持与运行管理机制完善。为把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抓手,南海区根据《佛山市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6年)》要求,明确至2026年底,完成南海区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与此同时,建立科技与人才、农业金融服务、土地政策和财政投入以支持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
南海区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加快将园区建设成为全国优质淡水鱼集散流通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精品淡水鱼预制菜样板区、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样板区,接下来,园区规划将围绕“一心一带三区”发展格局进行创建,重点推进乡村产业兴旺样板工程、现代技术和装备集成示范工程、优质淡水鱼三产融合发展工程、新型经营主体创业创新孵化工程、优质淡水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工程等五大领域17个项目建设。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