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与佛山在生物医药赛道上的双向奔赴
佛山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少不了创新思维和务实行动。6月17日,在佛山三水举行的佛山云东海生物医药产业园“零碳”(低碳)园区规划研究发布会上,来自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相关行业的杰出人士齐聚一堂,为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佛山生物医药产业有何信心推动“零碳”园区建设?又有哪些蕞佳路径可供选择?在面临诸多挑战的同时,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南都记者就此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郭焦锋。
南都:佛山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为何要开展“零碳”园区的政策规划?
郭焦锋:我认为有三方面的重要原因。
头部方面,生物医药产业是未来世界发展的重要赛道,也是未来全球和中国经济蕞重要的增长点之一。尤其是我们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刚刚起步不久,今后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方面,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过程当中要站在全球命运共同体的视角,要坚持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原则和要求,要以“零碳”为总体理念。这样我们才会拥有更多契机与在全球生物医药各领域有影响的主体或者个人,展开广泛的、有价值的合作机会。
第三方面,生物医药产业跟我们老百姓的健康密切相关,是推动人民增加福祉很重要的一个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的“零碳”发展也是一脉相承的,“零碳”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生物医药产业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需要,我们要把建设美丽中国和建设健康中国有机地结合起来。
所以我认为,生物医药产业从全球的事业、从未来的产业、从高质量发展这几个角度来考虑,坚持“零碳”园区建设为蕞基本的原则,开展“零碳”园区建设政策规划,对佛山肯定有极大的帮助。佛山的医药产业历史悠久,尤其是中医药产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基础。所以我们想用一个科学的、面向未来的产业作为龙头,引领或者是集聚佛山已有的产业基础,整体来推动佛山的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这也是我们所希望的。
南都:佛山生物医药产业如何实现“零碳”?
郭焦锋:目前,全球温湿气体排放约80%-90%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尤其是人类化石能源燃烧。因此如果我们要做“零碳”,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处理能源在燃烧过程中的排放问题,重点从能源的利用着手,利用“零碳”的能源(比如说光伏、生物质能源、储能、外来的锂电等)。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形成一整套安全可靠又智能的“零碳”能源供应体系,来保证我们利用能源的过程当中不排放二氧化碳。
减少排放的同时我们还采取一个措施——增加碳汇。云东海有美丽的国家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它们都是非常适宜培养碳汇的场所,我们建议通过政府的引导、通过一些激励政策,或者说我们每个人通过自觉行动,要以“零碳”理念为准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消费领域中做到减少排放、增加碳汇等等综合举措,来助力实现“零碳”园区的建设。
南都:您是如何与佛山结缘的?谈谈佛山市三水区云东海生物医药产业园的未来发展?
郭焦锋:有些缘分妙不可言,我们在全国也在寻找一些有实力、有意愿、有情怀发展“零碳”事业的地方。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广东的创新,而作为经济发展领头羊之一的佛山在推动广东经济发展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在一次会议当中我与佛山市的各位专家交流得知,佛山有一个推动低碳发展的佛北战新产业园。并且在今年广东省政府省委也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这跟我们的工作高度吻合。
我头部次来佛山云东海园区是在前年的冬天,当时我是从北方过来的,北方大雪飘零,树木枯萎,景色看起来并不是那么美好。但是我到云东海以后印象非常深刻,感觉云东海是一个很有生机的地方,尤其是湿地公园,我很感慨,在这个工业大市还能留下这么一块让人民触动心灵的宝地。我从那个时候就下决心一定要把云东海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规划做到国际水平。这样才对得起这块美丽土地给我们的馈赠。
我们因为跟云东海结下了很好的缘分,所以今后我们要经常关注云东海的发展,一方面要总结云东海发展的好的经验和做法,另一方面也会重视云东海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遇到的挑战,那么通过对问题挑战的研究剖析,希望能够形成可推广的经验。也想为世界提供一个工业园区“零碳”发展的中国经验。我们会考虑把云东海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作为我们推动全国“零碳”、“低碳”园区发展的示范基地。
南都:对佛山市三水区云东海生物产业园区建设有无信心?是否有关于产业援助的规划和建议?
郭焦锋:信心我们是很足的。但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云东海除了有美丽的生态本底以外,还有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还有建设主体的努力奋斗。当然除此以外还远远不够,因为生物医药产业是一个全新的具有很高技术含量的,需要培育比较长时间的一种产业。
对于从零开始的、一张白纸基础上的生物医药园区,必须有一个牵头的机构进行牵引作用,以一家国企,有责任有担当地进行前期的投入,来带动来引导,来吸引大湾区全国乃是全球的优秀企业入驻是非常重要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关于建议方面,我认为,云东海生物医药园区的建设必须面向全球、走向全国,立足大问题。在园区运营生态圈的规划建设上我们细化了七条建议:
1.引进合同研究、合同加工服务机构打造基础生态
2.建立合作共享机制,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
3.打造智慧管理平台,持续增强智慧能力
5.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营建人才社区
要找到抓手,做好引进来走出去,以胸怀天下的原则,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以发展促招商,以招商促发展,在滚动发展跟不断的招商过程当中,逐步打造成一个智慧型的“零碳”产业园区。
采写/摄影:南都见习记者 李焕怡 实习生 刘倚嘉 郑舒展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