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将达13亿元!佛山一次落地七个高科技项目涵盖多个产业领域
举办2023年头部季度新引进项目集中签约仪式。7个高科技产业化项目成功签约,涉及节能环保材料、新能源材料、智能制造材料及医用大健康等产业领域,预计到2025年营收将达1.3亿元
3月23日,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举办2023年头部季度新引进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位于大沥,由佛山市、南海区与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共建。研究院副院长刘耀春说,此次引进的项目与本地的产业基础、发展方向十分契合,都将落地设立企业,后期还将就地进行产业化。研究院将利用平台资源为其赋能,并搭建政企沟通桥梁。
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7个项目涉及节能环保材料、新能源材料、智能制造材料及医用大健康等产业领域,包含1个海外专家项目、1个博士团队项目、2个智能制造领域项目和3个节能环保领域项目,都与大沥乃至佛山市场、产业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契合度,也是对研究院现有项目的进一步技术提升。
从去年开始,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就先后与一批产业化项目通过市、区、镇各级组织的产业对接活动、高校资源推介和主动接洽等形式进行对接沟通,逐步了解对方需求,精准对接至佛山地方产业集群需求,并蕞终与7个项目达成合作。至此,研究院已成功引进近25个产业化项目团队,孵化引进近30家科技型企业。
高瑞灵透露,目前当地正在研究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的二期布局,希望打造从创新孵化到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全链条产业服务体系。她还介绍了大沥近期推出的企业家“约见”镇领导等系列创新制度。其中,企业家“约见”镇领导制度规定,辖区内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确需政府相关领导或职能部门协调解决的,可通过直接约见指定领导或部门负责人当面“点对点”研究解决。“我们的服务是24小时的,大家随时可以联系我!”她说。
近年来,依托在中国铝材产业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大沥逐步汇聚铝材、门窗配件、五金、建筑板材等产业,但随之而来的排放与环保问题长期困扰着众多企业。为配合大沥铝型材行业发展及环保需求,2022年研究院多方联系,带领多个项目团队走访考察大沥铝型材产业,调研本地企业的实际需求点与项目发展空间。
目前,铝灰清洁项目已成功开发了一种基于纯氧燃烧处理技术、气-液-固三相分离技术的二次铝灰清洁资源化、连续处理方法,且已在南京钢铁等企业中应用,得到广泛好评。项目团队已计划于2024年对本地市场输出具体技术方案,为大沥铝型材专业市场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此次落地的另外6个项目,分别为智能空气开关项目、玄武岩涂料项目、沥青细化批量成型项目、危废处理项目、储能电容器项目、柔性可穿戴项目。
“无法购入高端仪器设备依旧是目前困扰我们发展的一个大难题。”闪电狗智能空气开关项目的负责人表示,和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缘起于一次对接活动,“研究院拥有的材料测试中心,里面有很多与我们项目契合的仪器设备,让我们很心动”。
该项目主要利用微电脑控制的先进电磁调压技术,可实现即时监控与动态调整灯路照明回路的输入电压与电流,降低额外功耗,达到节电和优化供电目的。随着本次与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项目团队将借助强大的科研与硬件设备实力,为发展“加速度”,预计首年市场销售额达200万元。
与之相似的还有玄武岩涂料项目。该项目由海外专家团队领衔,致力于海洋装备高端重防腐抗微生物附着涂料的实际应用,与研究院的产业化方向和所拥有设备具有极高的契合度。未来,在研究院的政策扶持下,项目团队将逐步实现技术和专利国产化,并开拓中国市场。
沥青细化批量成型项目涉及湖沥青。湖沥青是产自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的资源型特殊材料,具有可循环使用及良好的钢材黏附性。在了解到研究院现有的复合沥青改性剂技术后,该项目团队表示浓烈的兴趣,提出共同研发新工艺的需求,并蕞终通过清华大学实现技术引进,共同开展湖沥青细化研磨成型技术的研发工作。项目负责人周建民说,目前该沥青主要应用于市政工程等领域,未来可能作为一种高端涂料为建材、船舶等行业赋能。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