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工业用地格局佛山迈出重要一步
在近日召开的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佛山再次表达了捍卫实体经济不动摇的决心,并强调在今后5年坚定实施“产业载体升级行动”,把工业用地管控总量由原来的350平方公里调整为450平方公里以上,坚持以“工改工”为主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建设和提升54个超万亩规模的工业园区。
如果说扩大工业用地管控总量是“保规模”,那么规划万亩工业园就是“优格局”。可以说,提出打造54个万亩工业园是此次党代会报告的蕞大亮点之一。
以万亩工业园区为坐标,佛山将逐步破解工业用地碎片化问题。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佛山工业用地亩均效率还比较低,地均工业增加值的年增长率远低于预期,加之破碎、分散的用地形态,显然无法满足佛山打造制造业强市的目标。
此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目标凝聚了广泛社会共识,也顺应了佛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改革行动具有延续性,事实上,近一两年来佛山已经在空间重塑方面作出行动,并取得了不少成效。
比如,在南海桂城逐渐出现一种现象,原来规划的商住地块用途回调为工业用途,建成像瀚天科技城这类创新密度较高的园区载体,实现了产业形态的高端化。二是,禅城区不少旧村改造项目要求设置不低于30%的产业面积,为培育现代化新兴产业留足空间。三是,部分镇街已先行探索万亩工业集聚区实施路径,按“一区一策”的标准编制方案,围绕规划范围、规划定位、产业定位、空间布局、土地整备以及行动计划开展“六定”工作。
行至半坡再向前,佛山要实现“十四五”发展阶段的更高目标,需要找到新的突破口。笔者认为,这个突破口就在于锚定市级重大平台建设。
市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形成“中部强核、东西两带、南北两圈”高效联动产业格局,打造佛北战新产业园、三龙湾科技城、顺德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环文华公园创新活力区等重大平台。笔者认为,要做好土地文章,通过“增存联动”方式,突出“土地整备”和“片区统筹”这两大关键词,推动零散低效的土地向重点平台范围内集中腾挪、连片开发,实现多权属的意愿整合、多主体的利益平衡、多地块的统筹开发。
在重大平台的引领带动下、佛山要持续推动村级工业园改造,守住制造业的根基,接下来需要更关注二级开发的“建得好不好”以及三级层面的“运营好不好”。笔者建议佛山做好供地之后的“回头看”工作,制定并监管主要行业门类的亩均效益,避免陷入土地“二次低效化”的窘境。
我们还建议,佛山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精准服务工业园区,做好“产业地图”的编制,实现园区信息“一站式”平台导引,推动供求双方的信息对称,对于这一点,佛山可以向苏州学习。
总体来说,佛山“产业载体升级行动”为我们今后开展空间规划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对佛山奋力争当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充满信心。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