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情及经济发展情况简介
佛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西接肇庆,南连中山、江门,北通清远,毗邻港澳,与广州共同构成“广佛都市圈”,是“广佛肇经济圈”、“珠江-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版图中处于领先地位。广佛同城化使佛山能充分接受广州的辐射和带动,与广州共享交通网络、金融资本、人才和信息等资源,实现产业联动和功能互补,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化进程。佛山市中心区距广州新白云机场、广州南沙港、广州火车站、广州火车南站等交通枢纽的车程均在1小时之内。佛山至香港231公里,至澳门143公里,车程均在2小时左右,使佛山能够充分地利用港澳的市场优势和国际性大都市的地位,推动佛山更广泛地参与世界经济,走向国际化。
佛山市域呈人字型,总面积3797.72平方公里。地形地貌以三角洲平原为主,西部、北部有部分为低山丘陵。境内水系非常发达,珠江水系中的西江、北江及其支流贯穿全境,属典型的三角洲河网地区。
佛山现辖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和三水区。2002年12月8日,国务院和省政府对佛山市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撤销佛山市城区和石湾区,设立佛山市禅城区,并将原南海市南庄镇的行政区域调整为禅城区的行政区域;同时,撤销县级南海市、顺德市、高明市、三水市,改设为区,佛山重组为“一市辖五区”的管理体制。
佛山常住人口735.0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85.61万人。佛山是全省著名的侨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祖籍佛山市全市的海外华侨同胞约有68万,港澳同胞80万,分布在世界72个国家和地区。佛山籍海外(包括港澳地区)华人华侨社团123个,侨资企业2300多家,投资总额为190亿美元。
佛山原名季华乡,“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因在城内塔坡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以为是佛家之地,遂立石榜改季华乡为“佛山”,迄今1388年。
唐宋年间,佛山的手工业、商业已十分繁荣。至明清时,更是发展成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与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天下“四大聚”,陶瓷、纺织、铸造、医药四大行业鼎盛南国,是我国“广货”和“北货”的著名集散地。清末,佛山得风气之先,成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诞生了中国头部家新式缫丝厂和头部家火柴厂。
佛山历史底蕴深厚,是岭南民间艺术的摇篮。佛山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孕育并保留了秋色、醒狮、舞龙、龙舟说唱、龙舟竞渡等大量体现岭南文化精髓的民间艺术及民俗事象;秋色、剪纸、木刻年画、陶塑、灰塑、砖雕等手工传统技艺精湛。正月十六“行通济”,始于明末,盛于清乾隆年间,延续至今并逐渐被赋予慈善等现代色彩,每年吸引数十万群众参加。
佛山是陶艺之乡,自古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南风古灶,是世界现存蕞古老的陶瓷柴烧龙窑,薪火相传至今500多年,被誉为“陶瓷活化石”。
佛山是粤剧之乡,是“南国红豆”粤剧的发源地,诞生了粤剧艺人的代称——“红船子弟”和粤剧蕞早的戏行组织——琼花会馆。“华夏曲艺源远流长,南海粤曲古韵流香。”南海区荣膺“中国曲艺之乡”称号。
佛山是武术之乡,是中国南派武术的主要发源地,世界上广泛流行的蔡李佛拳、洪拳、咏春拳等均发端于佛山,著名武术大师黄飞鸿,咏春宗师梁赞、叶问,影视武打明星李小龙等祖籍及师承亦在佛山,武术海外弟子达2000多万人。2004年,佛山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中国武术之城”称号,是中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佛山是狮艺之乡,是南狮的发源地,是首个“中国龙狮龙舟运动名城”。禅城区是“中国龙狮运动之乡”,南海区西樵镇是全国惟一“中国龙狮名镇”。
佛山是美食之乡,是粤菜发源地之一,民间素有“食在广州,厨出凤城(顺德大良别称)的美誉”,被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中国粤菜美食名城”。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顺德区“世界美食之都”称号。
佛山是岭南成药之乡,古方正药历史有400余年,产品种类齐全,涌现出了“黄祥华”如意油、“冯了性”药酒、“源吉林”甘和茶等一批老字号名药。
佛山人文荟萃,才俊辈出。唐宋以来广东出过9个状元,佛山占5个。明清时为“气标两广的人文之邦”。近代以来,孕育了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政治活动家张荫桓、戴鸿慈、谭平山、何香凝、罗登贤、邓培,民族实业家陈启沅、简照南、简玉阶,科学家詹天佑、邹伯奇,文学家吴趼人,粤剧名伶薛觉先、马师曾,武术名家梁赞、黄飞鸿、叶问、李小龙,名医李广海,能工巧匠黄炳、陈渭岩、刘传,头部位华人牧师梁发等杰出人物。
佛山河网密布,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现有对外开放的旅游景区(点)68家,包括融古代陶瓷、木雕、铸造、建筑艺术于一体的“东方艺术之宫”佛山祖庙,有“南粤名山数二樵”美誉的国家5A级景区西樵山,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中的顺德清晖园与佛山梁园,中国南方蕞大的花卉生产交易基地和花卉文化主题公园--陈村花卉世界,以及世界上规模大、品种资源丰富的荷花生态园——三水荷花世界,还有岭南天地(东华里)、康有为故居、仁寿寺、宝林寺、芦苞祖庙、大旗头古村、黄飞鸿纪念馆、李小龙纪念馆等文化景点。
佛山城市荣誉众多,包括于1992年成为全国头部批“国家卫生城市”,1993年成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1994年成为全国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成为联合国人类住区优秀范例,1999年成为全国第五批国家园林城市,2001年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2006年成为中国品牌之都,2010年成为全国首个以新标准评定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14年成为全国文明城市,等等。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佛山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年均增长16%的态势,成为全国经济发展较快、综合实力较强的城市之一。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03.92亿元,增长8.5%,居全省第3位、全国大中城市第16位。据中国社科院2015年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佛山城市综合竞争力在两岸三地城市中居第11位。
禅城区。禅城区位于佛山市的中心城区,是佛山市人民政府驻地,为佛山政治、金融、文化、交通、信息中心,面积154.0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0.78万人。下辖一个镇和三个街道。2015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69.09亿元,增长8.2%,在全市排第三。
南海区。南海区面积1073.8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26.52万,常住人口266.80万。下辖6个镇、1个街道。2015年全区生产总值2226.97亿元,增长8.5%,在全市排第二。
顺德区。顺德面积80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27.1万人,常住人口251万人。下辖10个镇街。2015年全区生产总值2587.45亿元,增长8.5%,在全市排头部。
高明区。高明区面积96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0万,常住人口42.8万人,下辖1个街道、3个镇。2015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710.63亿元,增长8.6%,在全市排第五。
三水区。三水区面积827.6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3万,其中户籍人口40万,下辖2个街道、5个镇。2015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09.79亿元,增长9.0%,在全市排第四。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