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以商招商”模式 伽师瓜乡铜城崛起佛山创业产业园
夏日的午后,南疆大地阳光明媚。在位于伽师县的佛山创业产业园兴业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内,一队队维族姑娘身着红色工服,走向工厂车间准备开始下午的工作,一路上,有说有笑。
广东、福建、浙江……如今,越来越多的沿海发达地区企业进驻伽师,越来越多的伽师人民在当地就能就业,幸福的生活由梦想照进现实。
佛山驻伽师工作队与伽师县政府引进的兴业中小企业孵化基地项目,因其“以商招商”、以有限的援疆扶持资金撬动社会投资的模式,成为产业援疆示范性项目。
借助产业扶持资金,佛山工作队把有着20多年工业地产运作经验的佛山市福海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引进伽师工业园区,建成了这个伽师工业园区“园中园”——占地1049亩的伽师县兴业中小企业孵化基地。这也是喀什地区首个民营中小企业孵化基地。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伽师兴业中小企业孵化基地“以商招商”,吸引了一大批中小企业落户伽师。
目前,伽师兴业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已建成标准化厂房102800平方米,成功引进企业19家,其中汝王服饰、和昌顺服饰、疆赛针织服饰等9家企业落地投产,吸纳本地2000余名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华融民族服饰、美阳服饰、思诺服饰等10家企业已签约,待项目二期厂房建设完毕即可运营投产。今年,该项目计划新建厂房10万平方米,新引进企业28家,再创就业6000人。
“孵化基地各种配套设施比较完善,厂房是现成的,还配备了员工宿舍,企业来到这里,很快就能投产。”兴宏泰民族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国音相信,产业援疆的扶持政策、孵化基地的运营模式、将吸引各地越来越多的企业来到伽师办厂创业,作为企业,既能从中受益,也将为援疆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企业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这种‘以商招商’的产业援疆模式,将市场作用和政府服务功能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发挥出了已落户企业家的‘领头雁’作用和市场机制作用,释放出明显的效益。”伽师县委副书记、佛山驻伽师县工作队队长刘晓明介绍,孵化基地除自身投入1亿多元外,还撬动企业投入生产设备及经营资金2亿多元,借助2000多万元的援疆资金,已带动社会总投资近4亿元。这一模式具有可复制性,也因此得到了中央新疆办的充分肯定。
实际上,如何变输血为造血,为这片土地厚植自我发展的基础,这是产业援疆的要义,也是一批批佛山驻伽师工作队不断思考和实践的方向。
在伽师县兴业中小企业孵化基地新引进的兴宏泰民族服饰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车间内加工制作服饰。
自2010年佛山正式对口支援伽师以来,共投入5.9亿元援疆资金用于伽师产业发展扶持和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升了伽师工业园区承载力、凝聚力、吸纳力,园区面积从5平方公里扩大到10平方公里,并初步形成铜产业、棉纺服装产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机电机械组装加工产业“四大产业”集群。2016年,园区落户企业总数已达86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0.3亿元、工业增加值6.1亿元,实现稳定就业人数接近1万人。伽师成为喀什地区引入企业和提供就业岗位蕞多的一个县。
依托已经积累的基础,新一批佛山驻伽师县工作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坚持在产业发展上发力。今年2月18日,佛山第三批对口支援伽师工作队正式进驻伽师,短短4个月时间,成功引进并签订招商合同的项目18个,合同投资额达6亿元。
刘晓明表示,下一步,工作队还将针对各地企业需求和伽师工业园区实际开展精准推介、精准招商,除了纺织服装等产业,还将着力引进一批塑料、五金类企业,“这类企业对劳动力技能水平要求相对较低,符合南疆实际,也能有效地促进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
对于未来几年产业援疆的蓝图,佛山驻伽师县工作队也已有了一个个“小目标”:探索利用企业在南疆地区的优惠政策,助推一至两家企业通过IPO上市;支持兴业中小企孵化基地发展成为南疆地区蕞大的民营孵化基地;将伽师工业园做大做强,实现园区稳定就业人数达2万人以上、工业产值突破50亿元。
一座打着深刻佛山烙印的创业产业园正在南疆大地崛起,为伽师这座瓜乡铜城经济腾飞发展、人民幸福生活提供强大的产业基础支撑。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