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7k㎡跨南海、三水!佛北战新产业园纳入省大型产业集聚区
为打造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广东省决定在全省范围内设立面积超百平方公里的大型产业集聚区。去年11月,省政府印发《关于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动形成若干大型产业集聚区的实施意见》,推动形成佛山等大型产业集聚区。今年1月,省财政已明确安排资金,支持开发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
按照省政府关于“佛山要立足实体经济,提升制造业的能级,当好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的工作部署,佛山提出以打造大载体引进大项目、培育规划建设大产业的思路,在佛山北部规划建设佛北战新产业园,探索以增量带动存量的开发模式,实现“村改”与大型产业集聚区“双轮驱动”,为全省建设现代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探索新样板。
佛北战新产业园跨南海、三水两区,总规划面积487平方公里,其中园区符合现行规划可立即开展建设的用地约54平方公里,远期规划建设用地30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增量空间充足。按照“规划引领、分步实施”的原则,产业园将划定1个核心起步区和9个核心区,面积共108平方公里。核心起步区为佛高区云东海生物港,9个核心区则包括佛高区大同湖科技产业园、大塘新材料产业园、中国(三水)国际水都饮料食品基地、白坭聚龙湾智能装备产业园、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南海电子信息产业园、广珠铁路官窑货场物流园、狮山新材料万亩产业园、丹灶新能源产业基地。
园区将着力打造“两核、一带”的产业发展格局。其中两核分别为佛北战新产业园东西两翼的核心起步区、核心辐射区,一带为园区中轴的“协同联动产业带”。园区将坚持重点突破,核心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引进高端装备、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动专用设备、陶瓷卫浴、金属建材、食品饮料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配套发展物流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
目前佛山已成立佛北战新产业园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实效,以蕞快速度、蕞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
佛山将建立健全运作机制,激发改革活力,打造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验区。通过搭建管理架构、创新财税体制,以佛山高新区管委会为班底,赋予新的使命和任务,加快研究制定佛北战新产业园实施方案,协调推进工作。采用“管委会+平台开发公司”模式开发建设,积极引入优质社会资本参与建设。
强化产业集聚区建设,突出规划引领,推动形成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佛山将高起点、高标准谋划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市级加强统一的土地储备和供应,探索“标准地”“带方案”“带项目”供应,全市用地规模和指标对产业园建设发展予以一定倾斜。不断提高产业园的承载能力,推动特色产业园和低碳节能示范园的建设。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及工作要求,建立产能、节能、储能的“三能”联动管理模式,推动“新能源+储能”融合发展,将园区建设成为低碳节能园区。
提升产业发展能级,锚定战略产业,推动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佛山将巩固提升战略性支柱产业,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发展未来产业,发挥重大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强链补链延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加快推进产业园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坚持市区联动协同推进,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市级强统筹作用,依托市招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资源统筹,组建佛北战新产业园联动招商队伍,推动一批重大项目落地佛北战新产业园。
全力聚集创新生态,强化资源统筹,建设现代产业服务创新引领区。佛山将为园区的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立体式服务,如知识产权、科技、人才、金融等,进一步支撑产业园发展壮大。
北江、西江穿城而过,即将见证又一大型产业集聚区的崛起。位于两江交汇处的佛北战新产业园,跨南海、三水两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叠加的区位,连通广佛肇都市圈,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广佛极点建设和广佛同城化的重要载体。
佛北战新产业园有着雄厚的基础。园区主导产业及核心载体优势凸显,集聚形成包括金属制品(型材)、传统燃油汽车、陶瓷卫浴、石油化工、金属加工机械和陶瓷机械等专用设备、电子信息制造、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等产业。打开地图,园区已进驻了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众创空间、12家上市企业、13家研究院及创新平台、3所高校或技术学校。
《佛北战新产业园实施方案》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园区按照发展提升片区、新建起步片区统筹推进建设,总体按照“一年起好步,三年出成果,五年大发展”的大方向,具体设定了2023年、2025年和2027年三个时间节点的目标。这片面积487平方公里的土地,将按照统分结合、分片开发、分阶段推进的工作思路,发展提升片区以存量建成区为主,新建起步片区以连片新建增量为主,着力打造佛山国家高新区云东海生物港核心起步区。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