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工程”优化营商环境佛山“益晒你”使出真功夫
“快,前所未有的快。”近日,站在广东医谷·云东海生命科学园建设工地上,广东医谷产业园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谢嘉生说。投资超100亿元、总占地面积340亩的广东医谷开建仅一年时间,就有8栋楼已完成封顶,并将在今年7月交付使用。
“佛山速度”的背后是佛山持续出“实招”优化营商环境,释放“制造业当家”活力。
作为我国制造业城市“排头兵”,佛山较早意识到营商环境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城市经济发展的决定性意义,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从空间重构、土地供给、园区建设、政务服务、法治环境、招商机制六个方面推进改革,构建“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2022年底,广东发布的《2022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中,佛山位列全省第三。佛山率先推行的“一照通行”、财政补助资金直达企业等改革将在全省复制推广。
“佛山处于广东中部地区,是珠三角重要极点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强;又是广东省第三座万亿GDP城市,也是全国民营经济起步早、发展快的制造业代表性城市,所以,佛山的探索在全国都具有示范性和借鉴意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陈万灵表示,佛山应立足产业优势,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尤其是在“卡脖子”技术方面寻求突破,让制造业真正“当好家”。
客观来说,与其他体量相当的万亿级城市相比,佛山制造业既有“护城河”,也有越来越明显的短板。
从全市来看,佛山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50%以上,但工业结构、智能制造、数字应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存在短板;从全国来看,佛山虽然在中国制造业版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块,但缺少战略性、引领性和“国之重器”这样的制造企业;着眼于全球,佛山也还造不出像“日本精工”“德国重工”那样的高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
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佛山亟需探索出一条新路。
制造业是佛山的家底、家当,省委聚焦制造业、大抓制造业,对佛山来说既是重大机遇,更是重大责任,必须乘势而上,把制造业家当做大做强。2022年底,佛山提出了三个层次的目标和思路:要坚持数改智转、价值攀高、升级基本盘,强固优化支柱性地位;要坚持创新引领、技术为王、迈向高质量,发展壮大标志性地位;要坚持放眼世界、开放合作、布局新领域,奋力实现在全球制造业中的样本性地位。
事实上,这两年在佛山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实施路径中,数智化升级、技术创新都是政府关注的重点。
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佛山通过设立总规模300亿元的制造业转型发展基金、打造一批示范工厂和示范车间项目、培育引进一批高水平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引导金融机构推出“数字贷”并由财政给予100%贷款贴息等举措,帮助企业破解转型困境。
截至2023年3月底,佛山已有439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了数字化转型,占比达44.46%。佛山成功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
面对土地资源极度不足的困境,佛山积极开展城市更新、村级工业园改造,加强规划统筹、引导产业集聚,激活发展要素。
以顺德为例,2018年当地土地开发强度达53%,远超国际公认30%的警戒线,部分企业彼时由于当地空间无法满足增资扩产需求而选择离开。而随着近年来大刀阔斧地实行“村改”,一批更高质量的项目又来了。
固定资产投资约100亿元的星源材质华南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就是其一。该项目今年3月奠基,由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用地800亩,未来将打造行业领先的锂电池隔膜生产基地。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32亿㎡湿法隔膜、16亿㎡干法隔膜及34亿㎡涂覆隔膜。
针对工业不连片、产业不成带、用地不保障等问题,佛山还将工业用地面积由350平方公里调整为45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佛北战新产业园,并打造“双十园区”,推动制造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
陈万灵指出,疫情加速产业大洗牌,对于制造业结构升级、产业优化是个很好的机遇,政府既需要面向未来产业开展招商引资、联合企业推进技术创新,也需要提前腾退土地、超强规划,佛山发力“园区经济”的思路值得其他城市学习。
眼下,全国各地都在全力以赴“拼经济”,前有广东、浙江、江苏等多地“头部时间”包机出海抢订单,后有各地抢抓重点项目招引和落地速度,向生产线要经济。
这两步棋中,佛山都抢了“先手”。2022年11月底,佛山便组织了全省首个由市级政府带队的企业家出境交流活动,远赴欧洲抢单;2023年2月6日,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全面恢复,佛山市商务局当天便组织22人的佛山经贸团代表赴香港拓市场。两次行动的背后都有政府的协调,不仅为企业解决了出行的诸多困难,而且让企业对市场、经济发展有更宏观的认知,大大增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信心。
在项目招引方面,佛山组建了6个共202人的重大重点项目审批代办及交易靠前服务专班,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快审快批快建,累计提供超20万次靠前服务。2023年一季度,佛山全市共安排新开工重大项目103个,总投资850.0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0.84亿元。
谢嘉生对项目规划方案的审批流程印象深刻:“我们的规划方案出来后,三水多个部门联合办公,现场与设计方、建设方进行沟通形成一致修改意见,确保一次性修改后符合标准要求,让以往需要几周时间才能完成的事项在一天内就高质量完成了。”
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政府部门关键时刻顶得上靠得住,有赖于佛山持续优化“政务服务软环境”。
“‘营商环境’改革‘宜早不宜迟’,不仅体现在政策,还应该体现在制度上。因为政策有时效性,制度才能让企业有稳定预期,安心发展。”在谈及何为“一流营商环境”时,陈万灵如是说道。
佛山的思路与陈万灵的观点不谋而合。3月10日,《构建“佛山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行动方案(2023年度版)》正式出台,从商事制度、工程项目审批、办税服务等方面推进营商环境改革。
其中不少具有“引领性”意义。比如,出台全国首部服务市场主体的地方性法规;在全国首创政府补助“秒到”企业;在全省率先探索税收事先裁定,确保企业税惠应享尽享。
此外,为让企业享受全生命周期的优质服务,佛山还持续深化商事制度“1时代”改革,实现证照联办、多项许可一次办,审批用时压缩60%,材料精简率达71.4%,“证照联办、一照通行”涉企审批服务改革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诸多惠企助企政策持续为企业降本、减负,2022年,共办理出口退(免)税超过390亿元;2022年1-11月,佛山扶持通平台累计发放各类财政奖补资金达155亿元,其中超36亿元政府补贴实现“秒到账”。
与此同时,佛山坚持科技创新和人才引领,组建市人才发展集团,在全省首设“企业家日”及“人才日”,2022年,全市引进创新创业团队53个、领军人才74名,人才总量达236万人。
佛山营商环境的优化,市场主体投出“信任票”。2022年,全市各类市场主体 132.2 万户,同比增长18.6%,增幅全省头部。佛山市共有1218家企业入围广东省工信厅蕞新公布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名单。
一组数据足以印证投资客商对这座城市的认可。2023年一季度,佛山全市共签约引进1亿元人民币或者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07个,签约总投资额1437.04亿元,同比增长60.57%。
在优化营商环境语境中,“益”是助益、有好处,“晒”是粤语“全部”的意思。“什么是‘益晒你’?就是政府把好的都给了企业。”广东省产业发展促进会执行会长、广东和丰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文华不仅已将集团产业总部落在佛山,更是与其他切身享受到优质服务的企业一起主动化身佛山“益晒你”的“代言人”,助力佛山招商引资。
未来,类似从项目方变身“代言人”的或将更多。郑轲表示,佛山将推进“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一年一修订滚动改革,构建“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把面对面、点对点、一站式精细化服务机制延伸到所有市场主体,让佛山的“益晒你”成为企业的“唔该晒”。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