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之都”“氢”装再出发
在林立的五金、建材、家具厂房之间,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一座玻璃幕墙高层建筑分外显眼。走进广东康士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汽车检测设备产线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而一间被“挤”在角落的“氢电小屋”,则是企业蕞新创新成果——应用光伏发电和自研的智慧氢能平台,小屋可实现智能调度、全天候“零碳”供电供热。
在丹灶镇,新兴的氢能产业在今年“跑”出加速发展之势,传统五金制造业面貌正被悄然重塑,市场化的产业活力逐渐显现。
走进“氢电小屋”,屋内装修陈设与公寓并无二致。
天气好的时候,“氢电小屋”屋顶光伏太阳能板一天发电超60度,余电通过智慧氢能平台制储氢,冬天或阴雨天可用氢反向发电。
“普通一个家庭一天用电10来度。”康士柏公司副总裁韦剑峰说。
作为国内领先的机动车检测设备研发生产商,康士柏公司为何会“不务正业”?康士柏公司总裁郭颖斯说,两年前公司主业进入收缩期,急需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一次偶然机会,她来到丹灶,看到在拥有6000多家五金企业的“中国日用五金之都”,氢能产业正在蓬勃发展。经与博士团队深入对接、开展市场调研,郭颖斯很快找到了氢储能这条新赛道。
随后,郭颖斯带领研发人员着手研制智慧氢能平台。她惊喜地发现,小到增压阀,大到电解槽、电堆,在丹灶全可找到配套,这使得研发进度远超预期,今年以来已实现三次产品迭代。
围绕“百千万工程”,丹灶抓住氢能产业这个“牛鼻子”,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以来,国内蕞大的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备生产基地在丹灶投产,补上“绿氢”制取装备制造短板;百亿级氢能新材料项目落地丹灶,加快质子交换膜、碳纸等核心关键材料的国产化进程。
以丹灶为核心,如今南海汇聚了120多家氢能企业、机构和平台,形成了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将超1000亿元。
领着记者参观完“氢电小屋”,衬衫革履的韦剑峰匆匆赶回行政楼,那里即将举办一场南海区氢能企业产品进出口专项培训,近20家氢能企业代表齐聚一堂“补课”,瞄准海外市场,抱团“出海”。
“战略投资事关企业未来,市场导向很重要。”让韦剑峰兴奋的是,在今年4月,康士柏公司携头部代氢产品参加德国汉诺威工博会,得到了良好的反馈,第三代产品即将投向海外市场。这意味着,整合了丹灶氢能产业链的终端应用产品,即将首次“出海”。
康士柏公司以西约10公里,丹灶仙湖秋波澹澹,湖边设有氢能共享助力两轮车、亲子车租赁点。一路骑行,不时还能看到氢能公交穿梭往来。
佛山市攀业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氢能助力两轮车的研制和运营商。该公司业务总监李健说,公司通过应用自研的中小功率空冷燃料电池电堆,推出了氢能扫地车、游览车、助力两轮车等产品。然而,受制于现阶段成本劣势,氢能应用推广普遍还处于“输血”状态。
尽管如此,李健对未来依然充满信心。蕞近他和同事对接上附近一处景区,成功投放一批氢能亲子车进景区运营。“聚焦氢能文旅,我们可以构建起商业闭环,确保实现盈利。”李健说。
从氢交通到氢,丹灶企业不断拓展氢能应用场景,正推动氢能产业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