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政佛山丨做好土地规划文章支撑高质量发展!
4月19日,佛山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周霞上线开新局》访谈节目,畅谈如何做好土地“文章”助力佛山高质量发展。
城市规划,与生活在城市里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周霞表示,国土空间规划是为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提供服务与便利,要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及实施,让佛山成为一座有温度的城市。
面对新冠疫情防治常态化的挑战,周霞认为,佛山应在城市空间治理作出创新性转变,引入健康发展思维,全面提升城市空间韧性,构建生态友好、疏密有致的健康城市空间环境。
“围绕高质量发展,佛山需要构建大开大合、疏密有度的城市空间景观。规划要更多关注人的需求,切实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目前,佛山的国土“家底”如何?周霞介绍,《佛山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年初出炉。全市近200名调查人员历时三年,调查图斑约87.7万个,全面查清了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的佛山市国土利用状况。
一是土地开发强度大。佛山市土地总面积为379778.89公顷,全市建设用地为151384.33公顷,占总面积的39.86%,超过珠三角地区平均水平。
二是耕地保有量少,后备资源不足。全市现有耕地面积31.75万亩,另有“即可恢复”地类面积36.66万亩,“工程恢复”地类面积6.08万亩。
三是土地利用效率需进一步提升。2019年佛山平均每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的GDP产出为7.07亿元/平方公里,与深圳(26.38亿元/平方公里)仍有较大距离。
工业用地布局破碎、使用低效,严重制约佛山高质量发展。周霞表示,要彻底改变佛山土地碎片化、工业不连片的问题,需要按照党代会的要求,一是做优增量。重构优化产业空间发展格局,积极谋划大型产业园区,引导产业聚集发展,形成一批经济贡献大、产业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的特色产业载体。
全市划定54个万亩工业集聚区和44个千亩工业集聚区。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优先保障佛北战新产业园、临空大型产业园区等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公共设施各类建设用地需求。
二是盘活利用存量。综合运用“三旧”改造、连片征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等手段,破解土地权属及利益壁垒,促进零散、破碎、低效的工业用地向工业集聚区腾挪集聚。推动33个村改高质量千亩现代化工业园区建设。
三是鼓励工业用地“集转国”。鼓励土地权属人采用自主改造方式,申请将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通过“三旧”改造等引导村集体将集体建设用地转为国有土地后参与城市建设,逐步增强政府对土地资源的宏观调控能力。
村级工业园改造方面,周霞介绍,目前全市共有36.7万亩村级工业园,截至今年头部季度,全市村级工业园累计完成地上物拆除13.96万亩、完成总任务的66%;累计完成综合整治10.06万亩、完成总任务的65%。
接下来,村改将坚持“工改工”为主不动摇,将工业用地规模调整为450平方公里以上。同时推动村改由土地拆除整理向注重腾出空间注入优质产业、强化监管和服务的转变,从注重单个项目经济效益、原地改造的“零散”模式到以区域经济社会效益平衡、土地整合产业入园的“集聚”模式的转变。
近年佛山创森成效明显,提升了城市生态环境,每到节假日,很多市民到公园、河边野餐或露营。周霞介绍,佛山计划打造16个万亩公园和18个千亩公园,目前已有19个万亩千亩公园具备基本建成开放的条件,“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发力,力争34个万亩千亩公园尽早全面对外开放。”
“万亩千亩公园的建设以生态保护为目的,不能过度人工造景。比如原生的湿地里的芦苇、红树林、水生植物,就是很生态、很野趣的景观。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恢复能力,我们就是要充分利用这种自然恢复能力,适当进行一些人工干预,营造自然野趣的生态景观。这是我们下一步要着重考虑的。”
岭南农业大观园(南海里水)、南国桃园公园(南海狮山)、金沙岛公园(南海丹灶)、渔耕粤韵公园(南海西樵)、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 (南海西樵)
亚艺-文华公园、王借岗-绿岛湖公园、半月岛公园(禅城区段)、中山公园(禅城区段)、陶都古韵公园、五峰公园、千灯湖、佛山植物园、三山千顷生态公园、佛山公园、顺德新城滨河公园、顺峰山公园、登洲滨江公园(顺德区段)、广东三水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