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快评|中山工改:没有退路唯有向前
位于中山蕞北部的黄圃镇大岑工业园区,是中山蕞早与佛山顺德家电产业实现“共振”的区域,工业区内,集聚了打破家电配件及成品生产企业。近年来,与大岑工业园区一河之隔的顺德区,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工作正席卷全区。“工改工”是顺德村改工作的主线,在已明确改造方向的村改项目中,“工改工”面积占比约70%。
作为黄圃镇工改试点之一,大岑村级工业园“三旧”改造项目已被纳入中山市北部产业园规划范围,总规划更新改造面积为4830亩,首期改造范围1061亩(改造面积约754亩)、新建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
项目目的为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千亩低效工业园区改造示范样板”,重点发展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检验检测等现代服务业,引进技术含量高的家电、绿色家居产业,引进数字化、智能化的集成电路软硬件、机器人及其智能制造装备,打造“百亿智能家居制造基地”。
与佛山相比,中山旧改工作全面启动的时间相对较晚,先行一步的佛山村级工业园改造工作,某种程度上,为中山提供了一些经验。
以顺德区为例,区域内的村级工业园区同样存在着土地开发强度高、村级工业园工业用地占比高、产出与税收贡献低的共性问题。当2018年顺德启动村改工作时,全区382个村级工业园占全区工业用地近70%,但产出比不足30%,仅贡献税收不足5%。
村改工作涉及面广,在推进村改工作过程中,顺德作了多项探索,还获得了来自省上级部门的支持。除了出台《顺德区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2019年,省发改委印发《佛山市顺德区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顺德获得多项与村级工业园改造相关省级支持事项。蕞终,在先例情况下,顺德探索出政府直接征收型、政府挂账收储型、政府统租统管型、企业长租自管型、企业自主改造型、政府生态修复型等建设改造模式。
目前,中山低效工业园改造工作仍处于初步阶段,在基本完成了工改工作主体政策框架的基础上,中山正加快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探索符合中山实际的工改路径。今年上半年,中山陆续出台了支持低效工业园区改造完善用地手续、鼓励实施更新改造、优化城市更新流程等政策,优化审批流程,简政放权,配套出台了基础数据调查等13项操作指引,拟定了城市更新资金筹集使用等配套细则,同时正加快出台“工业项目放管服”和“高标准厂房”等配套政策,形成盘活存量低效工业用地的合力。
环顾珠三角,除了佛山和中山,广州、东莞等珠三角城市也已先后启动新一轮工改。2019年,广州市启动村级工业园整治工作,出台《广州市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的实施意见》,提出对村级工业园采取分类整治,到2023年打造出一批生态优良、产业高端、功能完善、运营专业、经济效益可观、社会效益显著的典型示范园区。东莞市于去年启动实施“工改工”三年行动计划,计划三年完成3万亩改造目标,清退落后产能,引入新兴产业资源。
对于土地空间更为紧缺的中山而言,无论是从自身发展还是区域竞合的角度来看,低效工业园区改造都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战斗,唯有向前。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